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国家二级教授 硕士生导师

本刊专访著名生物治疗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原主任,广州市坤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祁岩超教授

2023年08月23日 12:15

本刊专访著名生物治疗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原主任,广州市坤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祁岩超教授

心系人民健康 倾力鸿鹄之志

弘扬科学创新精神 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原主任,广州市坤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祁岩超长期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同时以中晚期肿瘤病人的体细胞治疗和细胞因子的应用研究见长。2007年7月26日成功完成全球首例健康人CIK细胞治疗肿瘤的治疗,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该治疗迄今为止已历时16年,超过2万人次使用,过去16年安全性达到百分之百,目前仍属于全球领先的生物免疫治疗晚期肿瘤的技术,并于2014年获得国家专利。他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奔走在推进肿瘤生物治疗发展的第一线,深耕肿瘤生物治疗理论、研究转化应用多点突破,尽己所学把论文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他是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却时刻心系患者;他名利双收,却处之淡然;他修身洁行,守经达权;他的责任、努力;他的无私、奉献;他的博学、创新;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他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位明德惟馨的仁者品质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用智慧与力量为全民健康事业镌刻下浓墨重彩的印迹 

研无止境,以奋斗践行科研报国使命

切问国之所需,笃志科研报国。

医学之路,道阻且长,但热爱可抵山海;赤诚无畏,不负韶华,故少年可攀巅峰。和众多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一样,祁岩超虽然长在新中国的红旗下,但也经受了文革等特殊历史时期,这不仅让他的学业经历了诸多坎坷, 也让他养成了坚毅而执着的性格。

1960年,祁岩超刚刚11岁,父亲英年早逝客乡,家道衰败。作为家中长子的他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任。1968年他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纵有逆旅,一苇以航。这位年仅17岁的年轻人屡屡替乡村干部“操闲心”——去襄县买红薯干,他发现这里之所以产粮食较多乃是因为底肥施得足足的。回到叶县后,他旋即写信给公社负责人:“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种地人买粮,听着很丢人,强烈呼吁充分利用牛粪、猪粪做底肥”。这一建议得到了公社书记的重视与认可,他号召全公社广积肥、多施肥。祁岩超带头行动,一手挎着篮子,一手拿着粪叉,四处捡拾牲畜粪便。冥冥之中,“有机肥料的土地增产应用”,便成为了祁岩超最初接触的“生物工程”。祁岩超的建议当年见效,粮食收成显著提高。粮食增产的喜悦进一步刺激了祁岩超的生产积极性:因为村里离平顶山煤矿很近,他向生产队长建言献策,并身体力行带领人手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建窑烧砖。这一当年行动当年见效的举措,一年就为当地带来了4000元的净利润。

机遇总是垂青有志者。1971年,由于有文化、“老三篇”背得顺溜又善于写文章,祁岩超当选为生产队政治队长。当然,这个短暂的“仕途”也为一年后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搭建了难得的平台。1972年春节过后,凭着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望,祁岩超以全国首届工农兵大学生身份考取了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75年毕业。1979年,祁岩超进入河南医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深造,主攻组织胚胎专业。冲刺研究生考试时,他已过而立之年。初高中和大学,他公共外语是俄语,本想报考心脏外科研究生,可全国都要求考英语,他只好报考组织胚胎专业。入校后导师要求学英语。此时,他对英语的认知基础仅仅停留在26个英文字母和极少数单词。入校后的英语课上,祁岩超很“想不通”:中文说“是”就是“是”,怎么英语里系动词“be”还有“am”、“is”、“are”三种表达方式呢?祁岩超的“想不通”让英语老师更为惊讶!无奈,学校给他们三个考俄语入校的“英语盲”针对性集中授课,“一对三”恶补,祁岩超一月之内被高压灌输大学本科的全部英语课程。“30岁开始学英语。”这成为祁岩超的唯一选择。“那时候,我身上揣满了写有英语单词的小卡片,一面是英语,一面是汉语,走着看,上厕所也念。”最可笑的是,就连食堂饭票上也写满单词,等打完饭交上饭票才后悔不已:“可坏了,连单词也上交了。”虽然时过30多年了,但有个镜头却让祁岩超的爱人张晓敏至今回想起来仍旧忍俊不禁:那次,她和儿子从叶县老家去郑州,祁岩超在车站等车时也情不自禁地从口袋中掏出小纸片,喃喃有词地读英语,引来四周人的好奇和“围观”,而他本人尚不自知。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以及围绕肿瘤的细胞治疗所著之学位论文获取了硕士研究生学位,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1986年至今,30多年来潜心于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法。从此,祁岩超的学术研究生涯进入“井喷期”,终于在1992年达到高潮:因为发表论文多、承揽课题多、科研创收多,他以全国唯一的中级职称身份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而同批次的获得该荣誉的都已经是专家教授主任。1995年,祁岩超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借调身份来到羊城广州,迎接他的是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为其建好的实验室。

 

踔厉奋发,身体力行践行大写的“医者仁心”

创新探索永无止境,追梦步伐永不停歇。祁岩超通过多年探索潜心研究,开发了一种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新方法,为众多被宣判“死刑”的肿瘤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他将人体形象的比喻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或一个“小社会”,这里有“合法公民”——正常细胞,有“犯罪分子”——突变细胞,有“犯罪团伙”——癌巢,并且每人每天都有十几万个突变细胞变成癌细胞。但是,只要体内的“公安部队”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就可以不断地识别并杀灭癌细胞。因此,祁岩超提出,人之所以得癌症,就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细胞和自身的肿瘤细胞成了“朋友”,不但不杀伤肿瘤,而且还起到了“保护”作用,最终导致肌体死亡。

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有些健康人的免疫细胞在抗癌方面的效率是某些肿瘤患者的50倍。因此,祁岩超所研究的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新方法,正是先完成对健康人免疫细胞提取、培育等环节,再注入肿瘤患者体内,以胞制胞,对肿瘤进行“异地执法”。不仅如此,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还补充了对肿瘤患者手术、化疗、放疗的传统治疗,而且痛苦小,有效率高。

1986年以来,尤其是祁岩超在广州工作的这24年,经过长期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治疗,已有近千位的晚期肿瘤患者,告别死神判决书,拉长了生命链条。受惠者不仅涵盖全国各地,而且远涉欧美、亚非等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2008年,43岁的梁女士慕名从北京到广州,在此之前她累计放疗24次,化疗17个周期,然而日她身上的肿瘤不仅复发,而且继续增大。主治医师无奈为梁女士下达了“判决”,存活期只能按天按周来计算了!接受了祁岩超教授两个疗程的健康人CIK细胞治疗之后,奇迹出现了:肺部6个转移灶,一个月后3个消失,3个缩小50%,10个月后,全部消失。她感慨地对祁岩超教授说:“从2008年开始,我的年龄要从一岁开始计算!”

2010年底,时任尼日利亚总统夫人身患乳腺癌,飞赴北京治疗。这位总统夫人开出了“苛刻”的条件:一不开刀,二不放化疗。通过当地大使馆联系到祁岩超教授,经过祁岩超教授的系统治疗,仅仅一个疗程,总统夫人的自我反应立竿见影。两个疗程肿瘤消失,并在第二次飞来中国时,带上自己的一双儿女并都接受了细胞的抗衰老疗程。且都获得良好效果。

目前祁岩超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CIK,DC细胞和CEA基因重组痘苗等现代生物技术对CEA阳性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应用研究;健康人免疫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针刺和神经生长因子,针刺和神经干细胞治疗脑性瘫痪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他的创新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不仅为我国肿瘤治疗的科研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将生物技术治疗肿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推向了一个顶峰。如今,他已经成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不为荣誉所动容,继续沿着社会的发展为祖国的健康事业贡献着力量。

钻坚研微,精诚精艺精心 硕果累累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医疗发展也离不开创新的推动祁岩超深谙其中的道理。自1985年以来他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已经获得科研成果9项,成果奖16项,1985年完成的“杂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恶性浸润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年主持省医科院“脏器细胞应用研究”获省医药卫生成果三等奖。1991年主持的“人胸腺素的制备研究”获省医药卫生成果二等奖,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主持的“神经生长因子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获94雅加达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就展览会金奖, 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主持的省科委攻关课题“安吉复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1998年获省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主持的“CEA 阳性肿瘤特异性免疫的治疗方法”2006年获中国医院管理协会医疗新技术一等奖。2007 年“CEA 阳性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通过广东省科委的成果鉴定。充分显示了其对医疗创新的执着和贡献

除了科研创新,祁岩超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付诸笔端,先后编著《细胞生长因子基础和临床》等3部专著及译著1部,发表《脐血CIK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荷CEA-rV的DC增强CD3AK对CEA阳性肿瘤的特异杀伤作用》等论文200余篇,其中国家级杂志30余篇,国际杂志6篇。他的三项研究成果:“CEA阳性肿瘤特异性免疫的治疗方法”申报了国家专利,“人胎胸腺素”和“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获得国家专利。在国内第一家开展人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研究,第一家开展CEA基因痘苗治疗CEA阳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第一家用脐血CIK治疗严重性红斑狼疮,第一家把健康人CIK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填补了国内空白。

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祁岩超教授亦是如此,他将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带领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如既往的深耕于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相关动态